在即将到来的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,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(国足)的晋级形势本已严峻,如今再添变数,日本足协近日宣布,包括三笘薫、伊东纯也在内的多名核心旅欧球员将不会参加6月的世预赛,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,日本队的这一决定,表面上看似减轻了国足的直接竞争压力,但实则折射出亚洲足球格局的深层变化,并对国足的出线前景带来间接影响。
日本足协在5月中旬正式公布6月世预赛大名单,确认布莱顿边锋三笘薫、兰斯攻击手伊东纯也等多名旅欧球员不会随队参赛,主要原因包括球员伤病、赛季末疲劳管理以及俱乐部 commitments,三笘薫在英超赛季末段遭遇腿筋 injury,需要时间恢复;伊东纯也则因累积黄牌停赛和 personal reasons 选择休息,其他缺席的旅欧主力还包括斯图加特中场远藤航、凯尔特人前锋古桥亨梧等。
日本队主教练森保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这一决定是基于“球员健康和长期战略”的考虑,日本队已在小组赛中取得强势领先(目前以全胜战绩位居C组头名),6月对阵缅甸和叙利亚的比赛被视为“低风险”战役,因此球队选择给年轻球员和国内联赛球员机会,同时让核心队员休息以备下半年更重要的赛事,森保一强调:“我熊猫体育们的目标是世界杯正赛,而非短期胜利,信任所有球员是团队成功的关键。”
这一调整反映了日本足球的深厚底蕴——他们拥有庞大的旅欧球员池(超过50人在欧洲顶级联赛效力),即使主力缺席,依然能派出竞争力十足的阵容,本次名单中召入了川崎前锋的中场球员胁坂泰斗和东京FC的后卫佳史扶,这些国内精英将承担起进攻重任。
对于国足而言,日本队的这一消息看似是“利好”,因为对手实力理论上有所削弱,国足将在6月6日主场迎战泰国队,6月11日客场对阵韩国队,这两场比赛直接决定小组出线命运(目前国足在C组排名第二,落后于韩国,领先泰国3分),如果国足能战胜泰国,基本能锁定晋级资格;若失利,则可能被淘汰出局。
日本队的调整实则加剧了国足的压力,日本队的二线阵容依然强大,其国内J联赛球员技术水平和战术执行力不亚于部分旅欧球员,这意味着国足在未来的潜在交锋中(如后续淘汰赛)仍将面临严峻挑战,国足自身的状态并不乐观:近期热身赛表现起伏,进攻端乏力,防守漏洞频出,更重要的是,国足缺乏像日本那样的阵容深度,主力球员如武磊、张琳芃等年龄偏大,旅欧球员稀缺(仅有效力于土耳其联赛的吴少聪等少数人),整体实力与亚洲顶级队伍存在差距。
国足主教练伊万科维奇已表示,球队将专注于自身备战,不会过度关注对手的变化,他在近期采访中称:“每一场比赛都是决赛,我们必须拿出100%的努力,利用主场优势战胜泰国。”但国内媒体和球迷普遍担忧,国足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可能成为绊脚石——历史上,国足多次在“打平即可出线”的局面下失利。
日本队的决定凸显了亚洲足球的新趋势:旅欧球员已成为国家队的核心力量,但如何管理他们的参赛负荷成为共同课题,近年来,日本、韩国、伊朗等亚洲强队纷纷依赖旅欧球员提升实力,例如韩国的孙兴慜(热刺)、李刚仁(巴黎圣日耳曼),以及伊朗的阿兹蒙(勒沃库森),这些球员在欧洲高节奏联赛中征战,往往面临伤病和疲劳积累,国家队需在预选赛阶段进行轮换,以保持大赛竞争力。
反观国足,旅欧球员的短缺反映了中国足球的青训短板和联赛水平不足,中国球员在欧洲主流联赛几乎绝迹,唯一亮点是年轻球员的零星留洋(如吴少聪在土甲),这种差距不仅影响国家队即战力,更制约了长期发展,足协虽推行“留洋计划”,但成效甚微,主要原因在于球员实力不足和文化适应问题。
从战略角度看,日本队的做法值得借鉴:他们通过系统青训和海外输出,构建了多梯队的国家队体系,即使主力缺席,也能维持高水平竞争,而国足则需从基础做起,加强青少年培养和联赛改革,而非依赖短期归化或运气。
回顾历史,国足与日本队的交锋记录处于绝对下风(近10场战绩为1胜2平7负),最近一次世预赛交手是2021年,国足0-1失利,日本队的旅欧球员当时全面发力,三笘薫和伊东纯也均贡献关键助攻,此次他们的缺席,或许为国足提供一丝心理安慰,但并不能改变整体实力对比。
国足若想真正崛起,必须从根本入手:提升联赛质量、鼓励球员留洋、完善青训体系,6月世预赛将是现阶段的重要试金石——如果国足能抓住机会战胜泰国,将提振士气并为改革赢得时间;反之,失败可能引发新一轮足球反思潮。
日本旅欧主力的缺席只是世预赛中的一个小插曲,国足的真正对手始终是自己,在亚洲足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唯有脚踏实地、专注自强,才能实现世界杯梦想。
(完)
评论